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197:你实在不能体会识转化成性的话,就记得凡事往好的去想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七大即如来藏性、周遍法界09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566ijz82l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讲座视频:

楞严经  七大即如来藏 周遍法界 09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经文,[若生于空,非相非见,非见无辨,自不能知,明暗色空?非相灭缘,见、闻、觉、知、无处安立]如果是生于空,空会产生识心,如果说空自己会产生识心,虚空自己跑出意识心,不借重根跟尘,那会变成什么?非相非见,也没有外在的尘相,因为是虚空而产生,虚空无相;又不借重见根,也没有根。意思就是没有尘没有根,自己从虚空跑出识。非见无辨,没有见根,哪里有办法分辨明、暗、色、空?自不能知,明、暗、色、空?很清楚的。意思就是离根根本无尘。非相灭缘,如果没有外在的尘相,就灭去了外在所缘之境。现在是没有尘,那你就灭去了所缘之境,[]就少去了、灭掉了;[]就是所缘之境,灭去外在所缘之境。那么,能缘的见、闻、觉、知也无处安立,没有尘,当然就没有能缘之意识心,没有能就没有所;没有所就没有能。[此破因空生。若生于空,既非尘相,又非见根。若非见根,则无能辨之性,自然不能知于明、暗、色、空,是离根无尘;若非尘相],如果没有外在的尘相,[则灭所缘之境,而见、闻、觉、知无处安立,是离尘无根矣]能所是一对的。

经文,[处此二非,空则同无,有非同物纵发汝识,欲何分别]?二非就是非相、非见,没有外在的尘相,也没有内在根见、根性都没有;空则同无,那么,也没有尘相、也没有根之见,那怎么办?空则同无,如果说虚空就等于没有。非尘非相就是空,空则同无,有非同物,如果空就算有,也不是像有形相之物,有非同物就算空是有的,也不能像有形的物。纵发汝识,就算你有识心,因为没有尘相,欲何分别?你怎么分别呢?[处此非相、非见二非之中,能生之空,则几同于无。何以故?因非见无辨故?此空等同于无,何能生识耶?若说空是有,又非同于物,亦何能生识?纵然能生汝识,因非相]就是无相,没有相貌,[已灭所缘之境],没有所缘之境。那么,[欲将何者为所分别耶]?纵然你有识,你要分别什么?因为没有外在的尘境,空无一物啊!

经文,[若无所因,突然而出,何不日中,别识明月]?如果不借重因缘,方便说它是因缘而生,是无因突然冒出来,而出分别之识心。若无所因,突然冒出了分别的识心,意思就是不借重因缘。那么,何不日中,别识明月?为什么不在白天,特别生出你的识心,来加以了别这个明月呢?意思就是你也必须借重晚上啊,白天日光太强,当然看不到月亮。所以,如果说:无因可以产生这个识心的话,突然冒出这个识心,那为什么不会在白天突然看到月亮,而让你很明了的见到这个月亮,对不对?特别生出汝识,来加以了知说这是明月?大家都知道,白天看不到明月。[此破无因生。若谓无因,突然而能生出汝识者,何不于白日之中,无有明月,突然特别生出汝识,以了知明月耶]?

经文,[汝更细详,微细详审:见托汝睛,相推前境,可状成有,不相成无,如是识缘,因何所出]?你要细细的审察观照,要微细的详审:这个见精是依托在你的眼根;[]就是眼根。而这个外相是托,就是借重于、必须仰仗。前境就前尘之境,相推前境,就是外相必须借重于前尘之境,才能显出眼根所对的相。可状成有,有相状的,这个就成为有相之色法;不相成无,如果是无相,那就变成空无之相了。如是生出识缘,如是生出了别识心之因缘,到底从哪里来?此见精托于眼根、还有外在的尘境,有相的是有相之色法;无相就变成无相的空,好好的冷静一下,到底这个识心,从哪里借重什么因缘跑出来?[如前所说,非和合非不和合之义。汝可更加细详,微细详审句,即解释细详二字。能见之根,寄托于眼睛之内;所见之尘,推为现前之境;可有形状者,成为有相之色;不有形相者,成为无相之空;如是根、尘、色、空之中,汝可微细审详,生识之缘,毕竟因(依也)何所出]?到底识心是从哪里跑出来?[于根、尘、色、空,既无所出,则非和合明矣]

经文,[识动、见澄,非和非合,闻、听、觉、知,亦复如是;不应识缘,无从自出]?识动、见澄,这个识是分别的、是生灭的,是属于动性;而见性是属于无分别,是澄寂的,根本二种性是完全不同的,是非和非合,闻性、听性、觉性、知觉性,这五根之性完全一样,外尘,这个引发的识心,是分别、是动、是生灭,而这个五根之根性是不生灭的,完全跟见性是一样,亦复如是;不应识缘,不应当此之识心,生出来的缘是无从而出,没有原因而出,也必须方便说是因因缘。[凡言和合,必体性相类,可说和合,现今识有分别属动,见无分别属澄,澄湛不动也。体性各异,非和非合;闻、听、觉、知五根之性,亦复如是,均非因缘和合矣。不应、诫止之词,不应说此识生缘,乃是无从(因也)自然而出耶]?识出有因,就是必须借重因缘,而因缘本空,是佛的究竟说;佛说因缘是方便说,是权巧方便说。[然必根、尘相对而生,则又非不和合矣]!

[巳三合会警悟]经文,[若此识心,本无所从,当知了别,见、闻、觉、知,圆满湛然,性非从所,兼彼虚空,地、水、火、风,均名七大,性真圆融,皆如来藏本无生灭]如果你觉悟到这个识心本无所从来,妄当体即空,如果你能够体悟这个,[此合前六大,会归藏性。谓如我前来所说,此之识心,本无所从,则非和合而有。当知此了别之识,与上见、闻、觉、知之根,同是圆满湛然]这个圆满湛然,[其性非从缘所生]。这个[]就是有能生跟所生,缘,它就是能所对立,[]就包括能所。所以,其性非从所,就是其性非从缘(能所)而生,就是独立绝对。兼彼虚空,地、水、火、风,同名七大,性真圆融,皆如来藏本无生灭,这样可以了解,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七大都是如来藏,本无生灭。

师父前面一直提醒你:识不是坏,我们以前一直说:破妄识无处、破妄识无体,破妄识非心;现在识本身就是性,分别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,执着当下即空就是不执着,就是如来藏性;颠倒当体即空就是如来藏性。诸位!但看你懂不懂得运用这个本性而已?修行就在当下,为什么禅宗讲万法回归当下?诸位,难道你念佛不用当下之心吗?当体用本心念佛,哇!那可好了!没有烦恼,全心不是阿弥陀佛,依靠这一句阿弥陀佛,信、愿、行具足,没有烦恼,没有第二月,完全是真心,是真月。所以,若不见性,念佛很难得到一心不乱,就内心里面留下那些影像,你都受不了,每天都会过那种痛苦的阴影,活在痛苦的阴影之下。我看了一段韩剧,颇有感触,没有学佛的人生观,那个痛苦是没有办法讲!新婚夫妻,因为老婆经常和以前的熟人打招呼,就开始一直问你们什么关系,还去公司查她们的过去。老婆希望老公不要一直追究,老公认为自己非常的爱自己老婆。就是一直要穷追到底,他的理由就是我太爱你了!这就是众生,他快要逼死她了,还不知道,他其实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爱!看了这一段以后,喔,这个没有学佛!学佛那就以前你的事放下,从现在开始是新生活!嫁给我就是我老婆,我就是这样宽恕,真正来爱你。爱是真心,不是肉体,所有的缺点都可以包容,其实可以建立一个很圆满、很快乐的家庭。所以,不懂得佛法,就没有真正的幸福。

[倘不圆满,可说从缘所生,今既圆满,此外无法,岂有缘之可从?兼彼无情之虚空,及地、水、火、风悉皆均等,同名七大。此以识大,会通前之六大。性真圆融,皆如来藏,本无生灭者:七大一一皆性皆真,圆融无碍;如前云: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等。既唯性唯真,七大本非七大,故皆如来藏,本无生灭,常住不动也]。

经文,[阿难,汝心粗浮,不悟见闻,发明了知,本如来藏。汝应观此:六处识心,为同为异?为空为有?为非同异?为非空有]哇!这个真是有学问,阿难,你的心实在是很粗浮,不悟见闻,也不悟发明了知;不能悟明这个见闻觉知等六根的见性,不悟发明了知这个识性,了知此识性本如来藏。再讲一遍,阿难!汝心实在是粗浮,不能悟明见闻觉知等六根的根性,其实就是平等,周遍法界的如来藏性。你不悟、不悟明,也不能悟明了知这个识性其实就是平等,周遍法界的本如来藏。识就是性,性就是识,性识不二,这个是如来所悟的。汝应观此:六处识心,六处就是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你应当观此六处的差别的识心,这个六处识心,好好的了解一下。如果这个识心统统是相同,为什么它的六种作用都不同?六用差别。所以,讲六识心是同是不对的,因为眼睛是见色、耳朵是闻声的。所以,若说六识心相同是不对的,因为六用差别不同。如果说讲六用的识心是有差异的,不对,因为元是一精明。为空为有?如果说六识识心都是空,是不对的,六识的识心都有了别作用。如果说六识识心统统讲有也不对,六识的识心全无形相,不能讲有。讲空不对,因为它可以了别;讲有不对,因为全无形相。为非同,[非同]就是异,也不对。如果六识的识心有差异,不对,因为原来是一体。[非异]就是同,为什么?同也不对,因为六处的作用是有差别的。眼能见色、耳能闻声等等、意是法尘。六尘产生六识,六识的作用是不一样的。所以,讲非同的异不对,因为它是一体的;讲非异(是同)也不对,因为六处是用殊。为非空有,[非空]就是有,[非有]就是空。这六处心就是有也不对!为什么?闻于根尘元无,识心元无所有,所以,它是非空(就是讲有),也不对。讲空也不对,很清楚它能够分别种种的尘境,怎么讲非有,它的的确确存在啊!

再讲一遍:六处识心讲同不对,因为它六用差别;讲异不对,因为它元是一精明。讲空不对,因为它有了别作用;讲有也不对,它全无形相。讲非同是异也不对,它不异,因为它元是一真性;讲非异是同也不对,因为它六处作用是不一样的。讲非有是有也不对,六识心离于根尘,元无所有;讲非有是空也不对,现在也很清楚能够分别诸尘的境界。

[此警令悟明识大即藏性。谓阿难言:汝心粗浮,粗则不细,浮则不深,无有深细之慧,不能悟明,见闻等根即藏性,不发明能了知之识性,本如来藏者:不字双用],用两次,[即不悟不发明根识,同是如来藏性。则教以应当起智观察,六处识心。为是同异乎?为是空有乎?为非同异乎?为非空有乎?若言是同,六用差别;若言是异,元一精明;此识岂可以同异言耶?若言是空,现有了别;若言是有,全无形相;此识岂可以空有言耶?若言非同,元本一体;若言非异,六处用殊;则知此识,又不可以非同非异言矣?若言非空,离于根尘,元无所有;若言非有],[非有]就是空,可是它[现能分别,诸尘境界;则知此识,又未可以空、有言矣]?讲识性空不对,讲识性有仍然不对,不可以说空,不能讲有。[若能悟明识大,同、异、非同]、非[],若能悟明[空、有、非空]、非[],你晓得识就是性。非:不即不离。[则可悟明前之见大,与今之识大,非和合非不和合矣]!

诸位!转识成智就在这一念间,识性本空就是智;转烦恼成菩提,烦恼本空,就是菩提;转凡成圣,凡心空无所有,就是圣心识心不坏,不必除,但莫于相上执着,但莫于相上分别,识性就显现出来,识心寂灭,识性就显。有一句话:昔为恶友,今为良朋。过去这个识心是我们的恶友,因为它是伤害、是六贼;现在把它转识成智,转烦恼成菩提,转凡成圣,竟然是我们的良朋益友,二六时中,识当体即空,识就是性,没有什么不好。昔日乱臣贼子,变成今日的忠臣,我们要把识转化成我们的心性,它就是我们的忠臣。善于运用识,识就是性,全在一念之间,全在哪里?无所住心。修行不懂得转念,千万亿劫会沉沦,一直痛苦。如果你实在不能体会,你记得底下师父这一句话就好:凡事往好的地方去想这一辈子你都用不完,碰到任何的境界一定要往好的去想,你的心灵就一直健康。心灵要有阳光,你的临命终的神识就会往生净土;心灵要是忧郁,你的临终就会往下一直沉沦。

[巳四结显体用]经文,[汝元不知:如来藏中,性识明知,觉明真识,妙觉湛然,遍周法界]。你元来不知,如来藏性当中,[性识]就是性具之识,即是妙明真知,[即是]就是等同,性识等同明知,性具之识即是妙明的真知;觉明等同真识,本觉之明即是怎么样?性真之识。[真识]就是性真之识。妙觉湛然就是本妙本觉,就是本明湛然,凝然遍周法界。[湛然]就是光明。

[此结显识大之体。以识体即是如来藏体,由阿难无有真智,不悟真理,故曰:汝元不知如来藏性之中,性具之识,即是妙明真知;本觉之明,即是性真之识。以藏性、识性,相融、相即也]。识性虽分别,其体本空。[妙觉湛然,然周法界者:前云清净本然,约本元自性说;今此识大,体即妙本明觉,湛然凝然,故直称妙觉湛然;体中元具遍周法界之用,此亦但理具,而非事造,事造亦在下文。理具与事造之用,当云何分?理具者,全体具足大用,浑涵未发];[]就是全部,包容未发。[虽然未发,其本有之力用,毫无欠阙][]通缺,[如火柴具足火之力用,虽然未发,具有焚烧林野之用]。其实它可以大用的,可是我们用少了。[事造者,将此火柴一擦,一星之火,便可燎原][]就是烧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就是烧了整片的原野。[理具事造,亦复如是]。

经文,[含吐十虚,宁有方所]?[]就是方,就是这个识性含吐十方无际的虚空,宁有方所?只要有因缘,识心就会显现。所以,禅宗里面讲,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。如果你能够了悟这一颗真心,就了解一合相就是无相。为什么?连微尘相都不存在,空无自性,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、花草树木的一合相,统统是空相。如果你了解这一颗真心,所有的相全是一合相,一合相即是非相,没有相可得。

[此明大用无限。此科无随心应量之文者,以心即识心,量亦识量,不复自随自应,故不列焉。但言识性,能含能吐,含即包藏义,吐即出生义。此即称性所起之大用,藏性能含裹十方,无际虚空,何况空中,所有世界众生耶]?所有的众生,都是你心性的众生,你要珍惜,你对众生嗔恨,你的心性就被污染。记得!万法唯心造的道理,动什么念,你就过什么日子,所有的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,所有的众生,其实是你本分的事情、是你本性的事情、是你如来藏性同一个体性的东西,它只是在你的前面而已。所以,伤害它就等于伤害你的心这个[]。因此懂得佛法的人,是绝对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众生,也不随便伤害植物、矿物,都不会![藏性能显现十方,无尽虚空,以及空中所有一切诸法,识亦如是。故相宗云,‘万法唯识’也]。就是这个道理,万法唯识,就是万法都是缘起,能引发能缘的识心!这一句重点就是说:循业发现,你所产生的识心,到底是善识还是恶识,是善良的心还是恶的心?是菩萨的心还是佛的心,全部看你自己。学佛就这一句听得进去,一辈子都受用!你要过痛苦的日子,就每天都执着、分别,每天都斤斤计较,你就会过得很痛苦;每天想改变别人,你就会活得很痛苦!

[巳五双拂二计]经文,[循业发现。世间无知,惑为因缘,及自然性,皆是识心,分别计度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]。[循有漏、无漏二种之业],循有漏业的烦恼,循无漏业的无烦恼二种业。[发现六凡有情世间。三乘正觉世间,染净之识。凡、外]凡夫、外道,[无有正知正见之众,迷惑为]二乘人所讲的[因缘和合而生,及自然不和合而生]。及外道无自然因缘和合而生,[此等皆妄想识心],为什么?他没有悟,没有能所的见性、如来藏性,当然就是用识心,而识心就是生死![分别计度,但有戏论之言说,都无真实之了义耳。《正脉》问:此经首先正破识心,如七处曲搜],[]就是找,在七处征心里面一直找。[三迷决了],三迷就是破妄识无处,破妄识非心,破妄识无体。[名义皆妄,毕竟无体;乃至显见文中,又复旁兼相形而破],破这个妄识,就是兼带的,继续破这个妄识,附带的。[未尝少假宽容。何后于十八界],根、尘、识这十八界,[即已许为如来藏心,妙真如性,至此愈称其周遍法界,含吐十虚,是即性之全体,而同彼开显见性之极量,何前乃妄之至],就是极处了。前面讲一直讲识心是妄,妄到极处;而后乃识心变成了真心?[而后乃真之极乎]?真心之极,变成含吐十方的真心?

[答:前约初心悟修须从方便,决择真妄],要决择真心跟妄心,要[舍生死根本,取涅妙心,则识须破尽,决定不用;后约圆解普融,无法不真,无法不如,乃至刹尘、念、劫],刹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,怎么样?它是一真,也是毕竟空。就算很小很小的尘相,微尘相,也是毕竟空,也是如来藏性。就算刹那之间的一念,它的尘点劫的长时间;前面[尘刹]是讲空间,后面[念劫]是讲时间。其实[无非一真法界],全部都是如来藏性,[何况识心,不融法界?悬示中双具二门,此意详尽,宜研味之。《指掌》云:识之所以为患者,要在不知是妄,良以不知是妄,必至认以为真],所以,这个真妄要弄得很清楚。[遂不复更求真本:因将如来藏心,日汨没于情尘之中],[汨]就是沉沦、埋没。

[从迷积迷,浩劫不返。]我们现在一切众生就是:把本性一念真智妄动,变成妄觉,就是用这个微细的妄觉,一直产生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从来没有停止。所以,我们轮回得很冤枉,其中没有能受、所受,痛苦得很冤枉!一切众生,苦没有意义![若果知是妄,不认为真,还须会归如来藏性,如不然者,必至全体灰泯,][]就是消灭。[反将含吐十虚之妙觉明用,永沉幻果,尘劫莫升。]因为不会用,佛性就是不会用,一定要佛陀示现成道,来启发我们的觉性。[所以妙成二智,][]就是妙观察智;[]就是成所作智。妙观察智跟成所作智这二智,[断分于焦芽败种者][]就是指断灭;[]就是没有分。断灭而怎么样?指二乘人没有分,没有因缘修大乘究竟了义的实相、实相教。是指妙观察智跟成所作智在二乘人来讲,它是没有的,断分于焦芽败种者,就是不悟如来藏性的,统统称为焦芽败种,因为没有办法转识成智,既没有妙观察智,也没有成所作智,统统没有![岂曰无故?]不是没有理由的、不是没有原因的,就是得少为足,裹足不前,得到一点点佛法的喜悦,哇!听到了这个我就很满足了,我就懂得这一点皮毛,好了,关起门来,不听经、不闻法了,人家劝也劝不来,就裹足不前了,这个就是焦芽败种。

[是知前之所以正破旁破者,][旁破]就是兼破。[务令了识是妄;]真跟妄要分得很清楚,到最后,妄当体即空就是真。[后之所以会相融性者,务令达妄即真,]诸位,当你这一句体悟以后,达妄本空,知真本有,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,亦无渐次。修行在知道根尘识是妄、体空,就放下,无所住,单刀直入就契入佛的真心。为什么《金刚经》讲:若有所得,燃灯佛就不授记叫做释迦牟尼佛?因为无所得,妄本空。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万法不可得,不可得就会相融性了。务令达妄即真,[得旨忘筌,][]本来是捕鱼的竹器,也就是说:达到了目的地的时候,这个只是方便手段。我们捕鱼是抓里面的鱼,捕鱼的竹器已经达到了捕鱼功能了,就暂时放下,竹器就是达到目的的手段。[微智者不足与道也]。没有智慧、低智慧的人,是不够资格跟他讲这一些的;你讲这些他也听不进去,小心眼、小心量、小根器,这就是要听到《首楞严经》的这个大法,还真是困难![丑三圆彰七大即性周遍竟。并上大科辛初如来破妄显真竟。]

[楞严经讲义第八卷终]

翻回来经文,我用简单的几分钟,把它再解释一遍:识大,阿难!识的了别性本来就没有根源,识心从哪儿来的呢?因为在六根和六尘互为因缘,而虚妄产生的识心。汝今遍观此会的圣众,用你的眼目循序历览,次第的了解,你的眼睛周围巡视一下,用清净心看一看,那么,你的心就会像镜中显出来的相,没有分别,也没有东西可以分析,在这个无分别处,就是清净的第一念。当他用识心产生第二念的时候,就安上种种的名字,汝识于中,用分别心次第标指,这是文殊师利菩萨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、目犍连、须菩提、舍利弗。这个识心能了别的知,这个识心到底是产生在眼的见根?或者是产生于外尘的相?或者是生于虚空?或者是无所因,突然冒出这个识心?阿难!如果你的识性,单单生于眼根当中的见性,没有外在的明相、暗相、及色、空这四种相,那么,就没有东西可以分别,这本来就没有你的见性,见性都不存在,识从哪里而发呢?

如果你的识性是生于外在的尘境,单尘不生识啊!如果说不从眼根而生识,单从外在的尘相而生识,诸位,没有眼根的见性起作用,既不见明相,也不见暗相,都看不到,就没有色跟空。那么,这个外尘相都没有,那么,你的识心从哪里发出来呢?如果说这个识心是生于虚空,诸位,虚空没有外在的尘相,又不是眼根的见性。如果没有眼根的见性,就没有办法分清楚,当然无法知道明暗色空,离根是无尘的。如果没有外在的尘相,就灭去了外在的境界这个缘,那么能见的见闻觉知这个性,当然也无从安立。处此非相、非见,这个讲到空,空就同无,如果空就算它是有,也不是有形相的东西(这个物)。就算你发出来这个识心,因为没有尘相的物相,你要分别什么?欲何分别?

若无所因,突然而出,冒出来这个分别的识心,为什么不会在白天,突然让你很清楚的分别这个明月在虚空?明月也必须假借因缘。不可以无因而生。汝更细详,微细详审,这个见精是依于眼根而存在,就是见性依于眼根而存在;外相就是借重于外在的尘相,才能显出眼根所对的外尘,有相状的就成为有相状的,有相可状就是成为相的色法;如果是无相,便成为空,空相就是无,如是这个生出来的识心了别的因缘,到底从哪里产生的呢?识性是分别的、是动态的,见性是无分别、是澄寂的、澄清的,非和非合,这些闻听觉知的五根之性,也是一样,不应当此识之生起的因缘,完全没有因缘就可以跑出识心,不可能的,必须借重于因缘;但是,因缘当体即空。

如果悟到这个识心其实是无所从来,当体就是空,其实就是我们本性,本如来的藏性,当知了别之识,跟上面所说的见闻觉知之根性,其实是圆满湛然他的性,不是从能缘、所缘而生的;[从所]就是从能缘、所缘而生的,它是绝对的。兼彼无情的虚空、地水火风,包括这个识大,统统名为七大。这七大: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,其实都是本性影现出来的有情跟无情,是平等圆融的,如来藏并没有生灭,妄动,叫做变成生灭,情与无情同圆种智,七大其实究竟平等,都是如来藏,并没有所谓的生灭。

阿难!你的心是很粗浮的,不能悟明见闻觉知等这个六根的根性,其实就是如来藏;你也不能发明了知此识性,当体即空,本来就是如来藏,平等不二,识性平等不二,识就是性。汝应观此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种种的差别,到底六根、六尘所引发的这个识心,六种识心是同吗?不对!因为有六用的差别。为异吗?也不对!因为元是一精明。六种识心是空吗?也不对!因为它有了别的作用。六种识心是有吗?也不对!因为全无形相。六种识心是非同的异吗?也不对!元来是一体。六种识心是非异的同吗?也不对!六处之作用是有差别的。六种识心为非空,是有吗?不对!因为离于根尘,元无所有,所以,识心有也不对。讲非有,就是空吗?六种识心讲空也不对,因为能分别诸尘境界。诸位,真正的识心,悟入如来藏性没有能所的时候,讲同是戏论,讲异是戏论;讲空是戏论,讲有是戏论;讲非同是戏论,讲非异是戏论;讲非空是戏论,讲非有,仍然是戏论,绝对就是绝对,没有任何的语言、音声、文字、意识型态,完全没有,进入解脱的真实证量,没有东西、没有能所,绝对的一真,宇宙就是你的家,我家就是你的家,你的家就是我的家,我的家就全部宇宙就是我的本性,平等不二,我们的财富是无量无边的!

汝元不知,如来藏中,性识明知,你真的不知道,不生灭的如来藏性当中,性具的识,就是妙明的真知,本觉之明,就是性真之识,本妙本觉湛然,凝然遍周法界,没有增减。识性含吐十虚,就是含吐十方没有界限的虚空,宁有方所?循业发现,世间无知,惑为因缘,及自然性,皆是识心,分别计度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

好!哇!这个责任完成了,完成了!你不晓得我很高兴的,比中大乐透更高兴,因为这个很难讲的,这样你就知道说:喔!当师父的是不是很辛苦?诸位,当师父的是不是很辛苦?是不是?(众鼓掌谢师)是很辛苦啊,真的很辛苦啊,要白天准备到晚上,晚上要准备,又怕,我今天的准备就是怕大家听不懂,很辛苦的讲到这个地方,你们的根器又那么利,这到底要怎么讲?要怎么举例子?到底怎么讲?你看,要不然对师父来讲,反正早就体悟了,也不必这么辛苦,但是,为了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,将来VCDDVD做出来,就可以利益很多的众生,有心研读《楞严》的人,他就知道怎么样做。你看,最后还要再重复解释一遍,为什么?因为生命只有一次,因为师父的这一辈子,大概讲《楞严经》就是这一次;将来就是交给徒弟去讲,但是,要开这个《楞严经》啊,诸位徒弟啊,三藏十二部经典要通,要悟明心性才有办法,否则你千万不要讲这一部经,因为你自己都搞不懂了,底下怎么会听得懂?所以,有一点点卡住,你就不行!明天带什么来?(师问众)乖!很聪明,还真有智慧,一问就知;(笑)这到底是赞叹还是批判呢?好!诸位明天见,带《义贯》来,下课!

回向(略)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~180链接(未完)

楞严经讲解181:注意这个循业妄现;就你现在看到的什么都是你的业所影现的

楞严经讲解182:识借由根而显,识不是根,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观念

楞严经讲解183:对一个人产生一种痛恨恼怒等情绪,这个就是我们本性的第二个月亮

楞严经讲解184:我们的面目是不思善不思恶,对错是心的观念,观念是心的影像

楞严经讲解185:修行人不必在饮食上一直超过本分事的享受,大部分的人是吃坏的

楞严经讲解186:看到的那个法尘只是影像。影像会变成一种观念跟回忆

楞严经讲解187:这个识并不是坏事,如果一定要坚持识是不好的,那你就不能见性了

楞严经讲解188:意识心就是执着影像,影像名之为法尘,而法尘并无实物亦无实体

楞严经讲解189:化有为无、化繁为简、化生灭为不生灭是修行人

楞严经讲解190:佛陀讲没有生死,是讲性没有生死,不是讲相

楞严经讲解191 :心胸度量的大小会影响你将来转世投胎

楞严经讲解192 :下无间地狱的人是一点福报都没有,福报全部用尽享尽

楞严经讲解193:真正忍辱的人下辈子将拥有如大地的大用,能承载一切

楞严经讲解194:万法'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',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都在这八个字

楞严经讲解195:尘无尘相,根无根性,识无识性,都是非相、空相才有办法进不生灭

楞严经讲解196:无论在任何时空哪个人拿到楞严经,真有心去研读,这是大善根人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一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净空法师《法华经大意》目录01-66(全)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102 (全)链接

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-23目录(全)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~180链接(未完)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-230目录(未完)

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

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

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,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

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,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